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
一般是主要責任方承擔70%的責任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次要責任方承擔30%的責任。既然次要責任方有兩人,那么你應該承擔15%的責任。依據(jù)處理交通事故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一般是先交強險理賠,如果交強險理賠還不足彌補受害人的損失,剩余部分再按比例承擔。一般是主要責任方承擔70%的責任,次要責任方承擔30%的責任。
法律分析
事故的責任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來劃分的,是根據(jù)雙方當事人對發(fā)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程度來確定。交警的責任劃分結論將會是下列五種責任情形之一,即一方負“全部責任、主要責任、同等責任、次要責任、無責任”。不同的責任,承擔的賠償責任的比例也會不一樣,因為賠償責任是以承擔的事故責任為主要依據(jù)的。機動車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超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 限額的部分,按照下列規(guī)定承擔賠償責任:(一)負全部責任者承擔百分之百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;(二)負主要責任者承擔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;(三)負同等責任者承擔百分之五十;(四)負次要責任者承擔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;(五)無責任者不承擔。非機動車之間、非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參照前款規(guī)定承擔賠償責任。機動車與非機動車、行人發(fā)生交通事故超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,機動車一方賠償責任按照下列規(guī)定承擔:(一)全部責任承擔百分之百;(二)主要責任承擔百分之九十;(三)同等責任承擔百分之六十;(四)次要責任承擔百分之四十;(五)在高速公路、汽車專用公路等封閉道路上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無責任承擔百分之五,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五千元;在其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他道路上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無責任承擔百分之十,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一萬元。
法律依據(jù)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(fā)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、財產損失的,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;不足的部分,按照下列規(guī)定承擔賠償責任:(一)機動車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;雙方都有過錯的,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。(二)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,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沒有過錯的,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;有證據(jù)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有過錯的,根據(jù)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;機動車一方?jīng)]有過錯的,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。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,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。
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(guī)定》 第六十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(jù)當事人的行為對發(fā)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,確定當事人的責任。(一)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,承擔全部責任;(二)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(fā)生道路交通事故的,根據(jù)其行為對事故發(fā)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,分別承擔主要責任、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;(三)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,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,各方均無責任。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,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他方無責任。
交通事故主次責任賠償比例劃分交通事故中主次責任劃分比例規(guī)定為:一般情況下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負主要責任的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需承擔70%的賠償責任,負次要責任的,需承擔30%的賠償責任。其一般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(jù)當事人的行為對發(fā)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進行劃分。
【【法律依據(jù)】】
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(guī)定》第六十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(jù)當事人的行為對發(fā)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,確定當事人的責任。(一)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,承擔全部責任;(二)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(fā)生道路交通事故的,根據(jù)其行為對事故發(fā)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,分別承擔主要責任、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;(三)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,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,各方均無責任。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,他方無責任。
【溫馨提示】
以上回答,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,請您謹慎進行參考!
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,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,同專業(yè)人士進行詳細溝通。
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的賠償比例是多少要看事故認定 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一般情況下 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大部分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的判決還是以70%和30%確定主次責任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的承擔比例。
事實上 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作為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配套法規(guī) ,2004年公安部頒布的《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(guī)定》第四十五條規(guī)定 ,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 ,根據(jù)其行為對事故發(fā)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 ,分別承擔主要責任、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,并沒有規(guī)定具體的比例。目前 ,可以了解到的其它唯一一個法律法規(guī)依據(jù)是1993年5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、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(fā)布的《北京市實施〈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〉若干規(guī)定》 ,其中的第六條規(guī)定 ,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。負全部責任者 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100%;負主要責任者 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60%至80%;負同等責任者 ,各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50%;負次要責任者 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20%至40%;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,參照上述原則確定。不過 ,《北京市實施〈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〉若干規(guī)定》早在1999年就失效了。
所以 ,可以肯定的說 ,目前對于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 ,已經(jīng)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(jù)了。但在司法實踐中 ,大家約定俗成、反復使用 ,就形成了一種慣例。從這個意義上說 ,確定責任比例 ,實際上成了法官一種酌情確定的情形 ,從55%至90% ,都是有可能的。目前 ,在司法實踐中 ,大部分的判決還是以70%和30%確定主次責任的承擔比例。
綜上 ,交通事故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之間的比例是70%和30% ,主次責任承擔不同 ,賠償比例也不同的 ,法律對此雖然沒有明確規(guī)定 ,要根據(jù)實際情況來判定賠償比例。
交通事故中主次責任賠償比例《 道路交通事故 處理辦法若干規(guī)定》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其中的第六條規(guī)定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 交通事故責任 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 損害賠償責任 。 負全部責任 者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100%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;負主要責任者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60%至80%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;負同等責任者,各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50%;負次要責任者,承擔符合規(guī)定損失的20%至40%;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,參照上述交通事故中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原則確定。
交通事故中責任人有三方,兩個次要責任,一個主要責任。一般情況下主要責任一方要承擔百分之幾一般主要責任承擔80%或70%次要責任就是20%或30%賠償。如果是機動車跟機動車,那就是主要責任負70%,次要責任負30%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;如果次則一方是非機動車,一般照顧非機動車10%,所以變成80%與20%。
法律分析
對需要進行檢驗、鑒定的,應當在檢驗、鑒定結論確定之日起五日內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。發(fā)生死亡事故,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前,召集各方當事人到場,公開調查取得證據(jù)。證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國家秘密、商業(yè)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的證據(jù)不得公開。當事人不到場的,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記錄。事故認定書是否采信,則須由法院根據(jù)有關規(guī)定對其予以審查判斷,而不是不加審查一概當然認定采納。如果達成調解發(fā)生“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,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”,交通事故責任書作為證據(jù),在訴訟中人民法院是否采納交通事故認定的意見,需要經(jīng)過證據(jù)審查以后方可以確定。但是,實踐中,需要法官有高度的責任心,否則,交通事故一旦認定,幾乎就只有理論上更改的可能。由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雖然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科學性、權威性與嚴肅性,但不排除交通事故涉及的當事人中有人有不服的情況,如果有不服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,作進一步調查確認。
法律依據(jù)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(fā)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、財產損失的,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;不足的部分,按照下列規(guī)定承擔賠償責任三方事故主次次責任賠償比例 :(一)機動車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的,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;雙方都有過錯的,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。(二)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之間發(fā)生交通事故,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沒有過錯的,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;有證據(jù)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有過錯的,根據(jù)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;機動車一方?jīng)]有過錯的,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。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、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,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。